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幕讲话

夏更生: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实践

更新时间:2020-12-30 14:06:29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实践

——在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夏更生

(2020年12月5日,北京)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在脱贫攻坚即将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以“脱贫攻坚中国经验的全球分享”为主题举办这次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国内外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借此机会,我愿与各位一起回顾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和重大举措。主要分享4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打脱贫攻坚战?第二,怎么打这场攻坚战?第三,攻坚战打得怎么样?第四,当前和下一步主要做什么?

一、为什么要打脱贫攻坚战

2015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伟业。之所以要打脱贫攻坚战,我体会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小康的标志性。习近平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是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二是减贫的规律性。纵观我国和其他国家减贫历程,基本上都存在一个减贫速度递减效应和“锅底效应”,每当新扶贫标准出台后,减贫速度由快到慢逐步衰减,每当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左右时,就很难再减下去了。本轮脱贫攻坚战,要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消灭绝对贫困,不留锅底,破除这两个效应,就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三是任务的艰巨性。2014年底,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是7017万,其中六个省区的贫困人口超过500万,五个省区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5%,任务非常艰巨。四是时间的紧迫性。201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意味着在剩下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170万,而攻坚前的30多年每年平均只能减少6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部就班的话,到2025年才能完成任务。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时间非常紧迫,必须跑出加速度。这些特征决定必须打攻坚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二、怎么打这场攻坚战

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逐步建立起包括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评估等六大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金钥匙打开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把锁。

一是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中国政府组织80多万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和信息录入等,将贫困人口有效识别出来。经过动态调整和“回头看”,建立起精准到人、到户、到村的全国统一扶贫信息系统,系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目前建档立卡系统已经能完整记录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全过程。二是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中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实现了对所有贫困村的全覆盖,一线扶贫力量明显加强,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三是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此外,还有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政策举措,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提高扶贫的效率和效果。四是解决好“如何退”问题,建立起贫困退出机制,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拟退出的贫困县组织第三方进行严格检查评估,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退出结果真实。

三、脱贫攻坚战打得怎么样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

一是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8年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二是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基本解决。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长30%,今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住危房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三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贫困地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十三五”期间,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通过退耕还林、生态扶贫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脱贫攻坚为实现贫困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基层干部能力提升了,群众民主意识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驻村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五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向上向善氛围初步形成。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激发了全社会向上向善正能量。

六是中国减贫成就和经验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显著提升了我国软实力。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我国探索创造的精准扶贫和开发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当前和下一步主要做什么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消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基础仍然较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加强。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部分群众返贫致贫风险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设立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资金管理,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兜住民生底线。三是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好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最后,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关键词: 脱贫攻坚,贫困,扶贫,社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