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郭卫民在“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更新时间:2021-05-10 11:53:35

在“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郭卫民

(2021年5月9日,北京)

尊敬的郑国光秘书长,

尊敬的靳诺书记、小影社长,

尊敬的帕梅拉·休梅克教授,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天,我们以“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为主题举办此次论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线上线下各国友人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参与论坛筹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科学认识致灾规律、努力开展防灾减灾、有效减轻灾害风险,是我们各级政府、各机构团体和广大公众的共同责任,也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防灾减灾任务非常艰巨。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把防灾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有效防灾抗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抗击洪涝灾害,成立了中央防汛总指挥部,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防灾减灾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实施一系列减灾法律法规,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减灾事业,积极开展减灾国际合作,成功应对了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等重特大灾害,灾害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协调联动、社会动员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科学分析中国灾害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更加注重灾前预防、聚焦源头管控,不断筑牢安全发展的根基。我们不断加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在完善体系、法治保障、机构设立、科技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我们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统筹安排政府、社会、市场资源,形成了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合力。我们持续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普及力度,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深入报道防灾减灾活动成果和各地经验做法,提升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营造防灾减灾良好社会和舆论氛围。我们积极参与减灾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和完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减灾能力建设,为全球灾害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回顾历史,中国的防灾减灾事业经历了由被动到更加主动、由薄弱到不断完善的转变过程。我们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取得了防灾减灾、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生动实践。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021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提升灾害防御水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推动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行稳致远。在此,我结合工作实际与思考,提出三点建议。

一、扎实树立预防为主理念,提升公众防灾意识

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做好风险源头管控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民众福祉的重要内容,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民众身边的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工作,加强公益宣传、培育安全文化,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运用大数据、自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防范应对技能。要进一步强化灾害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建设,注重日常科普与平时演练相结合,确保灾害预防落到实处。

二、切实提高综合抗灾能力,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近年来,我们积累了许多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但也要看到,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综合抗灾能力仍需进一步强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发生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科学应对各种灾害挑战。要充分发挥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优势,理顺“防”和“救”的关系,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体系。要规范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新闻发布、网络及社会舆情应对等工作流程,完善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舆情引导能力。要善于依靠科技力量、积极推进相关立法、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抗灾救灾的科学化、法制化、专业化水平。要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工作,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

三、积极开展减灾国际合作,树立良好国家形象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人类面临诸多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我们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创新深化国际减灾交流合作理念思路,为减轻灾害风险和灾害损失、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方案。要善于学习国际先进的减灾理念与实践,借鉴发达国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好经验,不断改进完善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要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机制,强化同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及相关国际减灾机构的密切交流,推进防灾减灾务实合作。我们将继续向饱受自然灾害困扰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提升重特大自然灾害协同应对能力。我们将主动搭建防灾减灾国际交流平台,传播中国防灾减灾经验,讲好中国防灾减灾故事,展现中国开放合作的大国姿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防灾减灾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公共关系领域同仁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跟踪研究、精心组织策划、广泛开展活动,持续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推广,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减灾国际合作,努力营造防灾减灾有利舆论氛围。希望与会嘉宾借助此次论坛,踊跃讨论、集思广益,加强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为促进减灾国际合作、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关键词: 减灾,防灾,中国,灾害,社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