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专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
中国网北京5月12日讯(记者胡俊)5月9日,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在京举行。会后,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中国网记者李颖 摄
郭卫民表示,举办此次论坛很有意义,一方面可以跟中外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一起深入交流研讨,在目前的形势下怎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另一方面,此次论坛可以起到宣传、动员、组织的作用,动员广大公众进一步增强防灾的意识。现在国家越来越富强了,我们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全民树立防灾的意识特别重要,这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5月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对此,郭卫民回应称,中国在防灾减灾抗灾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思想,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尤其是结合这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的体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郭卫民同时表示,但是我们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发展还不平衡,他强调,新的历史时期还要进一步加强体系的建设,同时要组织动员起更多的公众,一起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谈及新时期公共关系领域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郭卫民认为,防灾减灾、危机处置、应急管理是公共关系研究和要去应对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公共关系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公众的沟通、信息的发布、舆情的应对等等。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国家的发展,公共关系领域要进一步主动作为,应该不断地跟踪、分析、研究,同时能够精心地策划好各种活动,更好地来动员组织社会参与防灾减灾。
近些年,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相互学习借鉴,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郭卫民表示,中国出现任何自然灾害以后,对生命的重视和救助,在世界各国当中都应该说是做的比较突出的。在新的形势下,郭卫民认为,加强国际合作依然十分重要,因为中国防灾减灾虽然取得了进展,但是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好经验、好做法,像北欧、西欧包括周边国家日本,他们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比较早,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我们要学习。
郭卫民强调,同时我们要积极和国际组织合作,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粮农组织等等,在联合国的框架内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救援活动,包括研讨、救援行动等等,展现我们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形象,一起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