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分论坛

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分议题讨论一“交流减贫经验,深化共同发展”

更新时间:2021-06-11 15:06:23

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

——分议题讨论一“交流减贫经验,深化共同发展”

2021年5月18日,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全球贫困治理促进现代化发展”。下午,会议围绕分议题——“交流减贫经验,深化共同发展”进行了更深入研讨。会议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王育宁主持。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张忠军,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班玮,肯尼亚卡拉蒂纳大学讲师、中国传媒大学访问学者秦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聂凤英等5位嘉宾分别作了发言。

分议题讨论一“交流减贫经验,深化共同发展”现场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样本

谭卫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尤其是在去年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这一奇迹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拓展了人类反贫困的思路,探索了新的路径。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减贫的根本动力。第二,把减贫事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地位。减贫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艰巨工作,从上到下,从中央到省,到各级都把它摆到突出的重要地位,来作为执政党和国家对人民担负起的责任。第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包括贫困问题在内的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推动力。第四,立足实际推进减贫工作,贫困的发生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减贫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第五,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地位。第六,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这种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形成强大的合力是我们消除贫困最大的动力。

中国在做好减贫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做对世界有大的帮助。比如实施各类减贫示范项目,组织减贫经验的交流分享,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培训,还有智库交流等等。

谭卫平最后强调,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为抗击疫情消除贫困,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顺利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张忠军:在全球积极推广中国的扶贫经验和农业发展经验

他表示,减少贫困和饥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的核心工作。粮农组织一直积极致力于帮助各国制定和实施扶贫战略、扶贫政策和计划,以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生计。粮农组织一直通过南南和三方合作的方式,在全球积极推广中国的扶贫经验和农业发展经验,同时利用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

张忠军特别强调了数字农业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减贫的重要意义。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引入移动技术,遥感技术和分布式计算可以有效改善小农户获取信息,投入品和进入市场的机会。智慧农业有助于发掘生产潜力,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数字化平台的普惠性和包容性可以提高社会效益。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适应气候变化,强化环境的效益。

现在粮农组织在全球发起了“数字千村”倡议。同时,粮农组织还发起了“手拉手”行动计划,旨在帮助贫困和饥饿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牵线搭桥,加快农业转型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粮农组织在中国国内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创新减贫项目。

张忠军表示,未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继续与政府机构、私营部门、科研院校一起,巩固减贫成果,积极发掘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的发展潜力,手拉手一起深化合作,促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班玮: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

班玮说,今年发布的《中国减贫学》政治经济学实业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的智库报告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视角解读和总结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从政治学的分配理论的角度讲,中国的成功减贫实践已经孕育产生了“中国减贫学”这一理论体系。

具体而言,中国减贫学是有助于减贫,同时又有利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它的核心要义就是“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依托精准手段,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的一种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参与推动发展的机制”,我们叫做益贫市场机制。怎么解决最后扶贫的所谓硬骨头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升市场的益贫性,需要有为政府进行调解初级分配,并且进行更有效的再分配。另外,就是提高扶贫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出台鼓励带贫益贫政策。还有广泛拉动社会投资要全社会动员,东西部扶贫、节奏扶贫。还有要推动资产收益的转移等等,这样能够增加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对劳动力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的准入条件。在中国的脱贫攻坚阶段,市场机制益贫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关键在于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中国新型的举国体制制度长处。

中国的减贫密码可以总结成五个“D”。第一个D是坚强的领导。第二个D就是细绘蓝图,战略规划给发展和贫困人口提供了一种政策可预期性。第三个D是发展的导向,中国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去推动减贫。第四个D是数字管理,中国建立了一个涵盖近1亿人口的大数据库,通过这个大数据库能够非常精准的服务于中国的精准减贫战略。第五个D是分级实施,中国除了顶层设计之外,下面各个层级的这种创造性的落实政策,这种自下而上落实政策的创新力是推动中国有效减贫的一个巨大的力量。

肯尼亚卡拉蒂纳大学讲师、中国传媒大学访问学者秦肯:中国是如何利用数字平台来传播减贫方面的成果

秦肯分享的是关于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减贫方面的看法。这是秦肯的一个研究,主题是“中国是如何利用数字平台来传播减贫方面的成果。”研究的重点是中国的外交官如何能够使用数字平台来加强传播的有效性。

秦肯表示,对于外国使团来说,要积累共同发展的经验,通过开展数字外交来实施对外政策是必然的。因此,专家学者和战略伙伴利用这些工具交流减贫经验并深化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通过发展农业技术实现脱贫,这表明,非洲国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降低贫困水平。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可以通过多双边渠道加强这些国家的能力建设,从而为旨在消除贫困的国际合作做出贡献。中国及其合作伙伴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外交,其中许多战略正在将重点从传播和宣传战略转向更具实际意义的传播项目,这些项目强调信息干预,而非传统的活动、研讨会和培训。

此外,研究旨在发现在哪个国家与中国的互动是最多的,比如肯尼亚大使馆,肯尼亚人民与中国大使馆关于消除贫困方面的互动是最多的,肯尼亚人民确实非常愿意与中国政府、中国大使馆的发布进行互动。还有视频的发布,在肯尼亚的中国大使馆发布了很多有关消除贫困的视频,很多视频是关于传播中国在减贫方面的经验。在中国所传递的减贫方面的信息方面,可以发现肯尼亚在这方面所做的数字外交是最活跃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聂凤英: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存在“五低四少四不足”

聂凤英表示,这个产业不仅仅是传统的农业产业,已经扩展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以及其他的第三产业。这个产业也是大的系统,它包括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是个完整的体系。围绕着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国实施一系列产业扶持的政策和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生产领域,形成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它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加工领域,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渠道。在流通领域,物流网络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保证。在消费领域,是中国的一个创举,消费扶贫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在组织领域,合作社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组织载体。在金融领域,金融扶贫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包括通过信贷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小额信贷推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农业保险也不断地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益分配上,初次分配成为增收脱贫的主要来源。“十三五”脱贫攻坚和深度贫困地区三年方案的实施,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具备了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发展的基础。另外,有些产业已经具备了腾飞的条件或者已经在腾飞。    

她表示,未来发展最困难的还是产业。在贫困地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总结为“五低四少四不足”: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和抗风险能力低,称之为“五低”;精深加工、创新产品、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比较少,总结为“四少”;合作参与度、产权清晰度、产业融合度、组织化带动不足,归结为“四不足”。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关键词: 中国,贫困,发展,产业,扶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