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欧传播中,我们应加强和改善对欧洲国家及欧盟的研究,采用精准传播的方式,才能提高对欧传播能力。当前,欧洲对华认知发生变化。在大国博弈加剧背景下,虽然欧盟提出追求战略自主,反对盲目追随美国,反对与华“脱钩”,但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极力拉拢欧洲,意图联欧制华,欧洲内部在追求自主性上有所摇摆。
面对这一新形势,对欧传播首要任务是推动欧洲树立正确对华认知,把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方向,维护合作共赢的主基调。中欧正确相互认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近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凸显。2021年7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进行视频峰会,讨论到中欧之间未来如何扩大共识和合作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到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正确相互认知,表明中方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中欧应该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开展合作,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汇聚彼此之间最大公约数,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前进航向。
做好新形势下对欧传播的思考:
一是对欧传播应树立战略思维,做好战略规划。要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介绍和传播相关的制定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时,还要把成果背后的一些制度性的因素也要传递出去,这两者之间要结合,更加鲜明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二是应提高对欧交往能力。和欧洲打交道的时候,应该加强我们对欧交往能力的培养,这里面包含国别和区间人才的培养,包括掌握对象国别区域的知识体系、语言能力和对外人文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能力。
三是应加强汉语推广。吸引更多欧洲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我们要培养更多的中国通,充当未来中德、中欧交流的使者,我们在这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有意识地把一些知华、友华、亲华的欧洲人士吸引到我们的朋友圈来。
四是传播主体、受众、渠道应更加多元。除了政府部门,要发挥民间组织、智库、高校、(驻外)商协会的作用,开展对话。我们需要做非常细致的研究,才能找到我们的点。传播对象除政界、经济界、媒体界、学术界人士,尤其要做青年一代的工作。传播渠道方面,除了我国媒体英文版,还有欧洲(新)媒体、期刊,也可以是论坛、对话会等。
五是应着力于纠偏。针对欧方对我们的偏见甚至抹黑,建立设置舆情数据库,“对症”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欧传播。对我们传播的接受情况做定期评估。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为作者参加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与同济大学国家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讨会上发言的主要观点摘要。)